是聰明?是膽子大?還是被逼無奈?
在東南亞,博彩、電詐、虛擬盤、洗錢、灰色科技……幾乎遍地都是。而在這些產業鏈的前台後台,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實:
從操盤的人到出資的老闆,大多數都是中國人。
這背後原因,不止一句“聰明大膽”能解釋。
一、中國人為何在灰產領域佔據主導?
1. 反應快,商業嗅覺靈
中國人對政策和市場變動的敏感度極高。哪裡監管松、哪裡賺錢快,很快就能有人“踩點”,並立刻形成打法。
2. 敢冒險,不怕輸
灰產本質就是賭:賭政策、賭收益、賭能撐多久。很多人出身普通甚至貧困,為了翻身,不惜一切代價去試。
3. 產業鏈完備
程序員、推廣渠道、伺服器、支付介面、指令碼或直譯式程式、賬號、物流……灰產需要的所有環節,中國人幾乎都能自己打通。甚至可以像正規公司一樣搭建團隊、流水線作業。
4. 東南亞的“適配環境”
語言門檻不高,執法鬆散,監管漏洞多,本地成本低。對中國人來說,這裡比歐美、日韓要容易落地得多。
二、為什麼常說“中國灰產圈不團結”?
這是業內幾乎共識:一旦出事,立刻四散,各自為戰。
1. 高度功利
從一開始大家就奔著“短平快”來。合作只是臨時的,遇到風險,首先考慮的永遠是怎麼自保。
2. 缺少共同紐帶
不像一些國外組織有宗教、民族、血緣支撐,中國灰產更多是利益拼湊。一旦利益變了,關係就瓦解。
3. 內卷嚴重
人多、聰明人更多,導致從推廣到返傭再到工具,處處內卷。甚至互相舉報、拆台、踩對手來博取空間。
三、結語:聰明是利器,不團結是死穴
中國人足夠聰明,能把灰產玩得像“企業化”;也足夠狠,敢在海外搶先吃螃蟹。
但灰產註定不是長久之計。
缺乏信任、缺乏規則、缺乏團結,即便再聰明,也抵擋不住一次“翻車”。
靠聰明,也許能賺到快錢;但靠團結,才能活得更久。
為什麼在東南亞灰產圈,中國人總是主角?

評論區0
因為缺錢
/ 沒有更多了 /